


4月20日下午,市工商局、东城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省市共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项目落地签约仪式暨银政通全面推广应用系列活动,省工商局张文献副局长,张冠梓常委、副市长出席活动,市工商局陈锡稳局长、东城街道邓涛书记、邵宏武主任,市工商局、东城街道办、相关协会及企业代表(我司副总裁邓守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以及多家媒体记者共230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现场,省工商局张文献副局长,张冠梓常委、副市长分别作了讲话,有关领导分别为企业颁发首张东莞农商行电子执照结算卡,并和首批入驻商改基地项目进行了签约。活动的圆满举行,标志着东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将全面正式运转。
会上,东城街道与中信保(广东)签约,将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为东莞跨境电商中心园区电商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对外投资提供长期稳定的政策性支持,积极推动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行贸易与投资,促进跨境电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东城街道与广东省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市私营企业协会签约,将以省市共建“东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为支点,促进“金融+产业+企业”合作,服务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经济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东城街道与广发行东莞分行签约,将充分发挥广发行先进的电子化网络系统、广泛的服务网点优势,为商改基地入驻企业及甲方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资金结算服务、现金管理服务、理财服务、银行顾问服务等金融服务。

会上还有一批企业签约入驻商改基地。首批进驻商改基地的企业涵盖跨境电商、供应链、产业园、城市更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集群注册托管、影视传媒、数码科技等新兴行业和高新科技产业。而作为首批入驻综试基地的重点企业,民盈集团下属的东莞市民盈城市更新发展有限公司已于今年3月份正式领取了营业执照。

街道党委书记邓涛在致辞中指出,东城在东莞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承载着先行探索和创新引领的重大使命,近年来东城街道主动作为,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自去年9月承担省市共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的任务后,举东城之力推动基地建设。他表示,下来东城将加快促进新兴产业集聚,把东城打造成为新业态新模式聚集创新的示范区,力争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走在全国前列;将打造更加智能化、便利化、一体化的行政审批环境,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将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引导企业走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助推产融结合、产融互动、产融共进;将加快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将加快构建市场监管体系,形成一体联动、执法互助、监管集成的科学监管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将加快集中展示政策成果,精心打造综合试验基地多功能展厅,集中展示近年来的商改和相关发展成果。
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商改基地由我街道统筹同沙科技园部分物业建设,总规划面积853亩,其中商改综合服务区总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定位为整个商改基地的服务引擎和示范窗口,为入驻企业提供登记注册、预备经营、商标品牌、投融资源和成长孵化等服务。2017年9月28日,市委书记、时任市长梁维东和省工商局局长凌锋为基地揭牌。截至目前,商改基地已成功吸引85家企业落户。
基地由广东省工商局和东莞市政府共建,目前已有多项政策在商改基地先行落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放宽集群企业住所登记限制。允许外资企业通过集群注册方式办理登记注册,放开集群企业住所登记限制,允许托管企业在其住所地址后进行编号。
二、全面推广应用“银证通”服务。银政通服务覆盖面从粤港澳地区进一步拓宽至全球。中信保(广东)、广东省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广发融资租赁(广东)有限公司入驻基地,搭建起金融机构与基地企业之间的桥梁。
三、推进全程电子化+人工智能服务。实现经营场所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自助填报、营业执照自助打印,全流程精准指引、智能服务,做到全程电子化登记与实体窗口登记无缝衔接,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四、试点香港公证文书简化版改革。探索港资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方式离岸办理商事登记,尝试将港资企业设立变更的相关核心证明材料由传统的纸质文书转递改为信息数据传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五、打造科学监管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三大重点工程,依托商改基地搭建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